学院主页

综合新闻

行走的思政课——学校组织赴红旗渠开展“学思践悟”红色教育实践培训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91

新闻网讯(记者 关晓玲 李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7月8日至11日,学校组织党员、教师代表一行45人,赴河南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思践悟”红色教育实践培训。通过实地研学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党课明党纪强党性等形式,深化学习教育、强化作风建设,将红色基因传承、纪律作风锤炼、文化自信培育与党建思想政治建设深度融合,用情景式教育和沉浸式学习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等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元素,为构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探索新路径,为干事创业砥砺奋进注入新动能。

 

根据研学计划,8日下午全体学员赴安阳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学习和了解了源远流长的殷商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深刻理解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后续感悟时代精神奠定了历史根基。

 

9日学员在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上一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

上午,在红旗渠纪念馆现场教学,学员依次观摩“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实现梦想”、“今日太行山”五个展厅。从历史影像到实物陈列,从详实数据到今昔对比,从建渠英雄谱到红旗渠模型,都让学员深刻领略了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伟大壮举,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体会共产党员团结带领人们艰苦创业的不易,更能认识到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下午,实地研学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学员沿着崎岖山路向青年洞探索,沿登山步道重走修渠路。徒步途中,仰望悬崖峭壁上留下的开凿痕迹,教师们无不被当年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展现出的惊人意志和智慧所震撼,更围绕"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展开热烈讨论。城建学部建筑与园林技术系官文娟老师说:“红旗渠工程蕴含的力学原理和施工智慧,可以成为我们专业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学员通过观摩“神工铺”、“虎口崖”等险要工程遗址,切身感受当年建设者“铁锤钢钎凿太行”的奋斗精神。

 

当晚,在太行·红日演艺小镇通过沉浸式学习观看了红旗渠精神实景演出。恢弘的场面和感人的故事,让先辈们战天斗地、永不磨灭的奋斗精神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深处。

 

10日,学员参观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和扁担精神纪念馆。深入学习“四有书记”谷文昌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以及石板岩供销社职工几十年如一日用扁担翻山越岭、服务山区群众的艰辛历程,教师们深刻体验和学习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这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各学部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就"红色资源课程转化"分享见解,研讨如何将“科学决策、躬身实干”融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在谷文昌精神纪念馆,外语学部日语系程子璐老师有感而舞,在现场随着《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旋律,以极具感染力、真情实感的舞蹈带领学员共同为党的生日祝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也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进一步激发学员爱党爱国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此次“学思践悟”教育实践培训,不仅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次发掘和储备优质课程思政资源的契机。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党委书记肖军强调,全体教师要深刻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顽强奋斗精神和强烈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次研学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研学和情景式、沉浸式学习,对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思想得到升华。大家决心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带回工作岗位,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工作动能。

推荐新闻

Baidu
map